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诗词丨袁枚《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词解读 | 国学经典 | 百家讲坛| 精品课程| 美文名篇

- 公号内回复“目录”,送你往期经典诗词解读 -

回复“格律”,获取诗词格律与写作全集

- 回复“百家讲坛”,给你看诗词人物的传奇人生-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5zpfx2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歌曲《苔》

歌词: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 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 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 不可缺的那一块

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 命名色彩

这首20字小诗《苔》

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也让亿万中国人

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为什么只有二十个字的一首小诗

却听的让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

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它也是写给你我

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

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苔》是清代袁枚所作。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营造理想中的诗情画意,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


诗词解读: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   

袁枚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袁枚也是阳明弟子,其好色、好酒,但是心灵开放。认为诗必须有诗人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我”,反对儒家传统诗论,认为艳诗可作

袁枚送100顶高帽

袁枚在首次上任做官之前,到自己老师家中拜别,他老师问他,你就要去当官了,你都准备了什么东西去当好这个官呢?原本是指望袁枚会回答“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之类的话。没料到,袁枚恭敬地回答道学生没有准备别的,只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上任之后主要是先送掉这些高帽子

方正端庄的老先生一听袁枚这样说,气就不打一处来,我辛辛苦苦培养你,就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走马上任之前不先给我说说你兼济天下的大义,却先学会了这些庸俗的东西,老先生的脸都被气白了。

于是他就劈头盖脸骂了袁枚一顿,等老先生发泄完,袁枚平静地擦拭干净满头的狗血。温声细语地对老师说,世俗上的人,其庸俗鄙陋哪里及得上先生您的万分之一呢?像先生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儒,自然不需要别人再恭维奉承您,但是,世俗的那些家伙,如果不先给他们送些高帽,可能学生为起政来就多有掣肘之处,到了那时,还怎么施展兼济天下的大义啊?还请老师您明鉴啊

正火冒三丈的老先生一听这话,犹如服了一剂清凉散,浑身受用无比。他认真思考了一下,然后语气就缓和多了,但是还免不了要惇惇教诲一番袁枚要当好官,不要贪污,不要纳贿,不要包二奶之类的话。袁枚恭顺地听完,就拜别了老师。到了朋友那里,朋友问他面见老师的情形如何,袁枚就淡定的告诉那哥们,高帽子我已经送出去一顶了


 一兔横身--宋 韩大伯

    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这是一首充分表现禅的灵性与生机的禅趣诗,深得袁枚赞赏,并比喻灵性。

本诗以敏捷的苍鹰与缺乏灵性的猎犬为喻,说明颖悟大道重在当下顿悟。兔在诗中是禅心佛性的象征,它难以解悟,所以喻为“一兔横身当古道”,千古令人难解。可是生来灵敏的苍鹰,却能一见便能飞扑而下将它生擒,那些有意根的贤者能不为所惑,见机了悟。后世之禅者却如无灵性的猎犬一般偏向那枯树桩处寻觅,在字句上空寻,怎么能证得自性呢?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张问陶和黄景仁。朱庭珍评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送你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